旱久何当雨,秋深渐入冬。
黄花独带露,红叶已随风。
边思吹寒角,村歌相晚舂。
篱门日高卧,衰懒愧无功。
元 陆文圭
“细雨生寒未有霜,庭前木叶半青黄。”秋已逝,冬将至。今天,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一个节气——立冬。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载:“立,建始也;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”立冬又分为三候,一候水始冰,二候地始冻,三候雉入大水为蜃。
古有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的说法,立冬养生以收敛阳气为基础,起居调养以“养藏”为主。因此立冬养生除了御寒之外,应该以温补养阳为原则。
温补为主
冬季,当注意滋阴润燥,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,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;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,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,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。在医生指导下,针对自身体质,可选择清补、温补或小补,以滋阴益气,忌饮食过于油腻或盲目进补。
防寒保暖
天气渐寒,头、背、足等部位需格外注意。最好在出门前选戴一顶合适的帽子,穿一件贴身的棉背心;每晚睡前温水泡脚,御寒防冻。人一旦受寒,就会损伤阳气,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旧疾复发、加重等现象。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,尤其是老年人从立冬起应加强防寒保暖。
敛阳养阴
《黄帝内经》中指出,冬日养生要: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。就是说,在寒冷的冬季,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。应早睡晚起,保证充足睡眠,平日多晒太阳,有利于阳气潜藏、阴精蓄积。
俗话说“立冬补冬,补嘴空”,为了抵御冬季的严寒,人们逐渐形成了“立冬食补”的习俗。今天,喝上一碗孙中山先生自创的素食养生“四物汤”,降压降脂,减少疾病发生。
四物汤
■ 提前备好干木耳、干黄花菜、老豆腐、豆芽,将干木耳、干黄花菜泡发;老豆腐切块放进盐水中浸泡,然后将老豆腐切块煎制金黄色。
■ 倒入素高汤,将泡发好的木耳、黄花菜和豆芽加入汤内。
■ 放海盐调味,熬制30分钟左右。
北风潜入,秋尽冬来,四时又到了终尾。世间万物仿佛都安静下来,静候着又一年的冬景。一岁终,一岁始。万物蛰伏的冬日里,藏着来年春的消息。